———概述“终极统一场理论”命题———

              研讨过程与突破结果

终极统一场理论5

七、 新发现的自然界终极机理将给人类带来全新知识概念:

  如果说爱因斯坦的发现给人类带来新的知识概念的话,那就是开阔了人类的视野。事实上爱因斯坦并没有研导到宇宙自然界的终极,因此他创建了“狭义”“广义”相对论及“四维空间”说等都不是概述自然界真实机理的终极理论。

  人类渴求新的知识,而知识的源泉不是书本,而是宇宙自然界的机理,书本只是探索知识源泉的阶梯。确定一个自然界机理的新发现是否是自然界真实的原理,规律。首先从动力,技术角度来审验。如果新的原理不能给人类带来新的动力,全新的技术,那么这种原理不隶属新的原理。所以我在技术和动力的角度简要的阐述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实在和全新的知识概念。

  1.我曾在前面写过一篇“试论动力换代”的粗浅论述文,由于水平所限言犹未尽。 在此就其“动力换代”说起: 知识常识告诉人们,一切动力的产生是以物质的耗燃转换获取的。从人们的日常取暖烧饭,到工业机器转动及各种机动车,船,飞行器……都需要耗用物质资源,即人们所说的能源。一提及“动力”,人们自然想到的是“能源”,“能量”。而什么是“动力”?这个熟视无睹的单词恐怕已经让现代人无法准确定义了,这个问题要上溯到几千年前源自人类祖先留下的“遗产”。那就是我们从远古到现在一切“动力”的取用原理皆源于“燧人氏钻木取火”。只不过那时的先民没有现代科学的理论意识,否则他们也会研导出“热与功的转化原理”即现代的“能量守恒转化定律”。 这就是人类概念定势在“能源”与“能量”就是“动力”的症结所在。为了加大人类社会的“动力”,现代人自然想到的是如何开发寻求新的“能源”。

  或许当今世界上没有几个人去想象向宇宙自然界寻求“直系动力原理”。当然这也不是没有现代人的责任的,我记得经典力学里是提及过“纯动力”存在的。后来被否定。虽然我的实验将证明这种否定是错误的,但这并不等于整个科学方法是错误的,那是因为时代还没有发展到近代的层次高度。

  今天提出的“动力换代”人们会感到茫然,直言不讳的说,我们人类社会的“动力取向”从原始到现在都是谬误的,低级的。从使用柴草,煤炭到石油核燃料以及水力发电,热力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核能发电,生物能发电等都隶属于“间接获取动力”。其中还包括正在研制中的“超导托卡马克”(即低温核聚变)。 这种“间接获取动力”的方法,手段,且不论给人类和自然界造成致命的危害和污染,更重要的是“它”桎梏了人类拓展的能力和境域。 这是人类在趋向成熟的历史长河中,过渡的一个“有限动力”阶段。这个阶段随着“本原动力”原理的应用展开,将最终(很快)被取代。使人类跨越到应用“直系动力”的无限高级阶段,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原有的一切耗燃物能,间接获取再生能源转换“动力”的方法,手段。必将彻底的,毫无怜惜的淘汰掉。(这个全新的时代将发生的立体巨变暂不叙述)。 当人们耳染这样亘古未闻的概念——动力换代。当人类即将步入应用直系的“无限动力时代”,意味着必将产生的,层出不穷的全新知识概念,全新技术产品,全新的世界形态……不是几个新名词能概括的。

  2.我深知数学是物理的语言,是科学方法不可须臾离开的工具。在数学方面我没有任何功底,而我的研导结果发现,未来的科学研究不该拘泥在数学的方法上,(这不是因为我的数学没基础,就有意排斥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我是说科学研究方向。) 未来的科学研究方向应该是转向对宇宙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结构形态”,“终极成因机理”方面。

  3、一个研导物理最高理论命题(终极统一场理论)的人,他必然对微观的与宏观研导到极限,对太阳系及所处遇的宇宙自然界的机制结构极深层次的研导。既然能发现新的自然机理,必然对太阳系的结构机理等有独到的发现。(这些详见附表1)(对于这些另行详细论述)。  

(结束语)    

   重大的突破往往在最预料不到的方法,时间,人物之间发生。科学原本是西方国家创建的。由经典力学到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建立及其繁杂的科学系统。可见现代科学代表的是 西方文化和思维模式。 早在十九世纪中叶,法拉第就曾说过:“我很久以来一直有个看法,简直成了信念,我相信这是很多自然科学爱好者所共有的,即在多种形式下的物质的作用力,能被表明出自同一根源”。 在二十世纪20年代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和克莱因等,都进行了许多尝试,企图把经典的电磁场与引力场统一起来。 然而,建立科学系统的西方人,提出“命题”科学巨匠。都没能实现他们的夙愿。 竟让东方古国的一个“囚徒”把“它”攻克突破了。结果还推导出无限的全新动力原理。 这说明了什么?如果东方人不参照西方的科学理论模式而建立的科学系统,其科学的研导方法、手段、思维方式、发展的结果又会是什么样呢?? 我们现在应用的科学是西方的科学,我国贫穷落后的根源就在于没有重大基础研究成果,无根基的创新是没有后劲的。我耐心的等待了十几年之久,之所以苟且的活着,那是因为还要把研导推向更高的层次,给人类留下更高级的精神财富。

  我多次阐明,我只求能奉献出我的巨大发现,发明,毫无任何条件。可悲的是:百般哀告,奉献无门。 是的,一个人可能做了一千件坏事,表现的像个罪犯,但就因此而给他定义为终生的罪犯,一无是处,不屑一顾,显然是不对的。也许正是这个人做的第一千零一件事情,造福了一个国家,改变了人类的处遇,推动了整个世界发展的进程!

                                                                                        ————王守刚     

 该论文上一页